top of page

食生的奇蹟—- 事實


如果以下的報道有根有據,難道你可以無動於衷?

1. 醫院食生實驗奇聞

澳洲有個西醫阿布拉莫斯基(Otto Louis Moritz Abramowski)中年動脈硬化、精力衰退,無法工作,改為吃素、食生,很快康復過來,狀態比年輕時更棒。於是他發心推廣食生,在醫院裡做實驗。

他將100位病人分為兩組:A組照舊吃醫院一般的食物,如常用藥;B組完全不吃藥,只是每天吃3磅新鮮水果,不准吃其他東西。

過了幾個星期,實驗突然中止,因為護士長認為這樣做太不人道──因為她覺得A組的病人繼續吃熟食吃藥實在不公平又殘忍,簡直是在害死他們!

  1. 食生動物超健康一生

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前,德國羅斯托大學的科拉思(Prof Kollath)用加工食品養大了一批動物,那些食物幾乎全無維他命,只有很少礦物質。

初時,這些動物看來仍然頗健康,但是一到成年,紛紛患上衰竭性的慢性病──一如照西方飲食習慣吃喝的大眾那樣:骨質疏鬆、腸毒血症、爛牙、內部各器官損毀。

科拉思教授於是給牠們吃維他命補充劑,但是全無起色。

後來他給牠們食生:只吃以蔬菜為主的新鮮素食,結果牠們恢復了健康。

他同時養大了另一批動物,牠們從未吃過加工食品,只是食生,結果全部沒有患上那些衰竭性的慢性病,都是「超健康」一生。

  1. 運動員食生體能大增

1930年代,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診所主任艾默教授(Prof Karl Eimer)找來一批運動員,讓他們接受訓練上陣,吃平日一般的熟食,仔細量度他們的成績。

過了兩星期,他令他們100%食生,照樣受訓。

結果,所有運動員無一例外體能全面提升,成績超卓。

  1. 病人食生九成多康復

匈牙利籍塞凱利醫生(Dr Edmond Szekely)在1937-70年間,用了33年的時間紀錄123,600位病人的病情,他令他們全部食生。結果這大批病人有90%以上康復(其中17%早已被判定「無藥可救」),而另一些沒有生食的病人充當控制組,並無奇蹟出現。

塞凱利醫生的靈感來自早年訪問中亞細亞的享扎地區(近巴基斯坦),他發現當地族人不但長壽(100-120歲),而且高齡時仍然活力十足,從無老態,秘訣在於多吃芽菜幼苗。經過後來長時期的研究,他將食物分為4類:

  • 超級生命力食物(biogenic)──最富生命力又令細胞生機活潑,就是芽菜幼苗(各種發芽的豆及種子,例如豆芽、發芽的果仁、發芽的芝麻、小麥草、蕎麥苗、向日葵苗等)。原來種子發芽後,酵素增加6-20倍,維他命及礦物質亦大量增加(維他命B6增加到500%,維他命B2增加到1300%,葉酸增加到600%)。這些芽菜幼苗最能令身體恢復生機,療癒力量最大,所以重病患者最好有25%的飲食是這一類。

  • 活力食物(bioactive)──令身體健康非常有利,它們就是食生的蔬果(未經加工,不受化學污染的)。

  • 生機停滯食物(biostatic)──令身體勉強維持健康。功能不斷略受損壞,逐漸老化,包括熟食及不新鮮的食生。一般健康的人最好只有10-25%的飲食屬於此類──非因身體需要,而是令大家方便生活及滿足心理需要。

  • 酸化食物(bioacidic)──傷害身心靈的健康,令人多病、衰竭、衰老、早死,包括加工食物、含有人工化學物質的食物。

  1. 加熱牛奶飲死小牛

《英國醫學學報》(1960年第10期)發表過一項研究報告,該次實驗中一群小牛喝牠們親生娘的奶,但是那些奶都先經巴斯德殺菌法清毒,結果90%未到成年已死亡。

  1. 戰俘食糧食生奇蹟

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日本戰俘只得到稀少的粗糧維生,就是糙米和蔬果,平均體重154磅才得到每天729-826卡路里。戰後在1950年,日本九州大學醫學院院長Dr Masanore Kuratsune決定以自己和太太作為實驗白老鼠,兩人先後三次吃上述那些食物,份量相同,只是以相若的食材全生食,一次在冬天吃了120日,一次在夏天吃了32日,一次在春天吃了81日,期間他的太太還哺乳養育一個嬰兒,兩人工作如常。他們在這三段日子中健康狀態極佳,太太哺乳比未生食的日子更容易又舒服。

接下來,他們改為吃熟食,吃法和份量與戰俘的完全相同,結果他們又餓又病,與當年的戰俘一樣。結果情況惡化,捱不下去,實驗終止。

  1. 老鼠熟食身心俱殘

兩位專家庫克(Lewis Cook)及亞敘(Junko Yasui)做過這樣的實驗,將大鼠分為3組:

  • A組自小生食,牠們終生未病過,活力十足,沒有超重,努力生育,後代全部健康。牠們性情溫和,活潑好玩,相親相愛,團體生活和諧。到了高齡(相當於人類80歲),全無老態,亦無衰竭、孱弱、病患。

  • B組吃熟食,而且是標準的美式飲食習慣,即是麵包、牛奶、垃圾食物、鹽、汽水、糖果、維他命丸、西藥。結果全部患上現代人普遍的疾病──心臟病、癌症、糖尿、肥胖症、傷風、流行性感冒等等。牠們緊張、脾氣暴燥、凶殘、自戕(要分隔開生活才免大廝殺發生),牠們生下來的後代亦是一樣,而且不少夭折,全部未老先衰、多病、短命。死後剖屍証實吃這樣食法的動物全身所有部位都受害,被誤飲誤食所累。

  • C組自小吃第2組那些食物,長大後又是那樣多病兼兇殘,要分隔才免被其他咬死;但是到了中年(約相當於人類40歲),牠們只餵清水一段時期,然後改為第1組那種飲食方式。此後牠們一直交替清水斷食及生食(以逐步清除誤飲誤食的積毒),於是逐漸恢復精力,百病消除,而且相親相愛,此後不再生病。牠們高齡死去之後剖屍,身體狀態與第1組終生生食的並無分別。

  1. 著名貓兒實驗

那個著名的「波廷傑的貓實驗」發人深省,這個實驗的結果在多本書中詳載,過程並拍成了電影。

有位科學家波廷傑用了接近10年的時間來做這次實驗,共觀察了4代共九百多隻貓。他把一批貓分為兩組,其一長期只讓牠們吃熟肉及低溫處理的牛奶,其一只吃生肉及未經消毒的牛奶。

結果,不出所料,前一組的貓兒紛紛年長時患衰竭性疾病,現代人各類主要的衰竭性疾病無一漏掉。兩組貓兒只與組內的同伴交配,第一組生下來第2代的貓,中年已紛紛患衰竭性疾病,到了第3代,幼年已紛紛患衰竭性疾病,並失去了繁殖能力—- 所以實驗被迫結束。

反之,生食的那一組貓長期活潑健康,到了第四代(實驗結束之時),隻隻無病無痛。(讀者對這個實驗有興趣,可訪http://therawfoodsite.com/cats.htmhttp://www.price-pottenger.org/Books/pets.html

  1. 白老鼠吃人類食物變兇殘

美國一位寵物店東主約翰‧麥克唐納專營白老鼠,養了以千計的小東西賣往世界各地,向來牠們都開心、健康、活潑、和平共處,一大群生活相安無事。

後來餵白老鼠的穀物漲價得厲害約翰越來越感到生意難做,剛好有位鄰居開旅館,樂於將吃剩的食物拿過來給他,讓他降低經營成本。

不料自從老白老鼠吃了人的食物之後,開始家無寧日。

暴力事件層出不窮,一天到晚都有集體打鬥發生,頭一星期,已經屍橫遍野 ,接著還有母鼠吃掉親生幼孩。總之那些戾氣不知如何由天而降。

終於約翰抵受不了,婉拒鄰居送來的食物,再次像以前那樣餵穀物。果然很快又滿室祥和,白老鼠紛紛溫文又健康。

  1. 老鼠食生更健康更強壯

前蘇聯的布列曼醫生(Dr Israel Brekhman)做了這個實驗:將一批老鼠間歇性餵以熟食及生食。結果發現牠們在生食期間,體力及抗病力增加至3倍。

  1. 食生不再流經血

德國尤斯圖斯利比格大學的營養科學學院做過一個大規模的研究,共有216男297女參加,他們整整3.7年70-100%生食,結果男的平均減了22磅,女的平均減了26磅。其中45歲以下的婦女,約30%月經不流血,而吃得生食比例高(90%以上)者,獲益較生食比例低(90%以下)者為大。

事實就是經期間流血是病態,婦女每個月流血正是嚴重毒血症(血液好毒)的表現。野外生活的雌性靈長類動物(猿猴)月經期間並不流血,但是困在動物園那些大多並非完全生食,部分月經時流血。

  1. 食生智商急升

著名生食教育家維多利亞‧布坦科做了這個實驗,對象是一群大學生,其中一半吃平日習慣的熟食,另一半全食生2日(本來她要求大家食生一星期,但無人相信自己辦得到)。

實驗前後全體對象都做了智商(IQ)測驗,結果(連布坦科自己也沒有預料到)食生2日那一組,智商提升了40%!

  1. 食生康復返老還童

食生先驅(也是修行高人)庫文斯卡斯(Viktoras Kulvinskas)分享過這些經驗:

「數年前我載過兩個人搭順風車,一男一女(我以為她是他的小女兒);她發育得像個婦人,氣質給人的感覺倒像小女孩……她的瞳孔異常清明,閃露出藍光,頭髮散放著生命力,肌膚無瑕,光亮清麗;她講話充滿智慧機靈、歡樂搞笑、熱情奔放。令我大感意外的是:原來她食生10個月了。

「她食生的經過好不尋常:她痴肥,醫生要她減掉60磅,給她一個食物熱量表、一張傳統的餐單;她試過好幾種減肥餐單,結果發現自己始終還是只想吃兩類食品──加工的、濃味的,二者都是減肥大忌。於是她決定採用最快奏效的方法來減磅:只吃水果,因為味道好,又低熱量;接著她不時嘔吐,還有別的排毒反應癥象。爸媽迫她吃其他東西,尤其是肉類,家庭醫生又開了藥給她。她完全不合作,反而離家出走。過了6個月,她減了70磅;她繼續果食,體重回升15磅,此時她每天只吃1個橙(別的甚麼都沒有),加上多多曬太陽和在戶外勞動,有時一天到晚完全不吃東西。

「還有另一個故事:主角是38歲的男人,認識他2年了。他在佛羅里達州一個果園中裸體生活了3個月,身體居然恢復年青時的模樣,臉上皺紋完全消失了,髮線重回昔日的位置,天天吃的主要是當地園中樹上熟的有機橙子、番茄,偶然吃個附近樹上的牛油果。」

(V. Kulvinskas, Survival into the 21st Century, p.105)

60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