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
怎樣發揮雙手魔力摸出健康
在13世紀時,德國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做了一個實驗︰找來一群剛出生的嬰兒,一個交由不同的保母照料,清楚要求她們絕對不可以接觸那些嬰兒,也不可對他們講話。 該次實驗的目的是找出人類最「原始」的語言,那位皇帝和專家們很想知道人本來是講甚麼話的,以為做這樣的實驗可以觀察小朋友在沒有...
周兆祥博士
2016年10月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他們怎樣逃出了生天? ——給患癌朋友的第17封信
拿支筆來,計算一下你自己康復機會有多大! 從此,你識做了。 「醫生告訴我只有剩下三十天的陽壽,我整個人呆著了,我大哭、大叫,憤怒莫名,我以為是他搞錯了,一定是將我的紀錄跟其他病人掉換了。我充滿了恐懼和自憐。有個下午,我向天狂叫:『上帝呀!我可以做些甚麼呢?』 ...
周兆祥博士
2016年10月2日讀畢需時 6 分鐘


好消息:天堂、脫苦海、奇蹟
100年前,(全球平均大約)2000人才有一個生癌。 今天我們這種社會,每2個就有一個在離世之前生過癌。 今天在我們這種社會,每3個人有就一個超胖,每3個人就有一個心血管有問題(高血壓、硬化等),大半腸胃嚴重積毒,愈來愈多人哮喘、敏感……,所有疾病都在年輕化,後生一代紛紛提...
周兆祥博士
2016年9月3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回歸天然飲食癌症不藥而癒 —— 給患癌朋友的第30封信
不論病得多嚴重,綠色飲食對於康復都大有説明。 不改變飲食習慣,病就難以醫好。 四十多年前,一位紐西蘭的女醫生發現自己臉上忽然長了一個瘤,很快越生越大。 那個時代,「生癌」還是新鮮事物,很少人聽過(大家時常提起都驚的疾病是「肺癆」。 ) 這位醫生叫伊娃 • 希爾,57歲。...
周兆祥博士
2016年9月29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

乳糖、乳糖醇是素嗎?
乳糖(Lactose)是一种雙醣,它一般是由乳清提鍊出來,其實就是動物乳液中的糖。 乳清(whey)是多種激素的組合,將凝乳酶 (rennet)加進乳液,令乳液凝結(成為芝士)分離出來的似水液體就是乳清。目前工業生產過程中,凝乳酶絕大部分(只有少數例外)是由動物(大多是小牛...
周兆祥博士
2016年9月23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食生的奇蹟—- 事實
如果以下的報道有根有據,難道你可以無動於衷? 1. 醫院食生實驗奇聞 澳洲有個西醫阿布拉莫斯基(Otto Louis Moritz Abramowski)中年動脈硬化、精力衰退,無法工作,改為吃素、食生,很快康復過來,狀態比年輕時更棒。於是他發心推廣食生,在醫院裡做實驗。...
周兆祥博士
2016年9月22日讀畢需時 7 分鐘


為甚麼病醫得好不是人意?
我們這種社會,大家習慣了「即食」,講求眼前馬上有甚麼結果,這種心態對於 工作至為不利,因為整全健康的恢復是一個微妙的過程,並非即時可以一個一個階段察覺、量度、驗證。科學有辦法量度血壓、細胞數目、腦電波各種指標,偏偏整全健康的狀況涉及千百種因素,無法用個別指標來「見證」,於是...
周兆祥博士
2016年9月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為什麼你不夠錢用你明白嗎?
自己手上不夠多錢,如果多一點就太好了。 幾乎人人都都這樣說! 但是大家一直辛苦拼命去賺錢,卻不明白自己為什麼不夠錢用—-出了那麼多力,財富仍未到來。 創富的事實 信念創造實相。 你今天的處境,100%是你以前選擇了這樣想。...
周兆祥博士
2016年9月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禪食:吃出開悟吃出生命高境界
原來如此—- 著重靈性收獲:最大的特色是注重「氣」的交流,即是說不單是生理方面得到養料,靈性方面更得到滋養、充電。要達到這個目的,注意力就不在於口腹之慾,改為集中享受內心的滿足。讓進食成為一次祈禱、練功、冥想、平安的經驗。...
周兆祥博士
2016年9月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阿祥廚房身心靈100分吃法
我們選擇吃甚麼、怎樣吃,是在 選擇未來一生身體健康的狀態 選擇未來一生智力、心理、社交的狀 態選擇未來一生靈性的狀態 選擇自己未來如何生活決定自己未來的命運 你真正吃得自然是在愛自己、動手創造一個新的你 —- 未來肯定更健康、更積極、更受歡迎、更開悟、更慈悲、更幸福...
周兆祥博士
2016年8月29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

食生答客:8大常見疑問
1 「食生」是什麼? (究竟吃什麼不吃什麼?) 並不是所有食物都適宜生食。不適宜生食不等於不可以生食,而是對身體沒有那麼有利,主要是較難消化吸收的問題,最好是經過搾汁、發芽,或是熱水浸一會,令它們軟化才吃。 凡是豆類都要發芽、薯仔和芋頭之類也要搾汁或浸熱水。大豆芽菜是很難消...
周兆祥博士
2016年8月25日讀畢需時 7 分鐘


世間少了一個快活傻瓜
初年經驗模塑性情 我們往往都是自己的歷史的奴隸。 背景、生活習慣、口味、世界觀、處事方式等等,莫不是後天社化的影響。 回想起來,今天的我不但是過去的我的延續,還在許多方面是童年少年的經驗模塑出來相當必然的結果。 大學畢業那一年,唸英國文學的師妹對我說:「人生,30歲以前是t...
周兆祥博士
2016年8月16日讀畢需時 17 分鐘


我們都絕不簡單,我們不凡
我並非就是現時此刻這個身體,也並非就是現時此刻那個身份與角色、也並非就是現時此刻那些職位與銜頭。 我的肉體會衰老會腐朽,但是我不會。 我不是個扯線木偶,任由主人(命運)主宰操控。 我不是一個無意識的機械性的物理世界宇宙偶然「碰撞」搞出來的小玩意,在歷史的長河中浮起的一個小泡...
周兆祥博士
2016年8月8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不斷在創造明天的「果」
我不斷以行動塑造自己。 所以,我會不斷問自己:你此刻夠開心嗎?夠健康嗎?人緣夠好嗎?夠「好樣」嗎? 今天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所有事,往往都是過去種下的「因」所結出的果—-雖然我們未必時常看得出每一趟的因果關係。 所以我 —-時刻提醒自己:每一個意念、思想,每講一句話、每一個行動...
周兆祥博士
2016年8月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bottom of page